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培养工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简报 第3期
2020-04-10     (点击数:)

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2020年第3

研究生院                             2020年49

 

深入调查分析,提高研究生网络教学质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于224日正式开展了研究生网络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探索,新的授课形式给师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为了更好地了解研究生网络教学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以及同学们的学习状况,进一步提高线上教学质量,学校研究生院携手重庆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院(筹)及研究生智慧教育评价创新团队,对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线上教学情况和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问卷从教师授课的基本情况、研究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研究生的整体满意程度、研究生反馈建议等四个方面进行设计,采用网络调查方式,以本校2018级、2019级研究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对问卷数据分析及评估,了解教师授课与研究生学习现状,并提出建议和对策,更好地服务研究生在线教学。现将重庆师范大学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线上教学&学习情况分析报告详细内容呈现如下:


 

疫情防控期间

研究生线上教学&学习情况分析报告  


 

1  前言1

1.1分析背景1

1.2分析目的1

1.3分析思路1

2  研究生线上学习现状总体的描述性统计分析2

2.1数据来源2

2.2样本基本特征分布情况2

2.3教师授课的基本情况2

2.4研究生学习的基本情况4

2.5研究生整体的满意度6

2.6研究生意见与建议的反馈7

2.6.1研究生线上学习的主要障碍7

2.6.2需要改善加强的教学环节8

2.6.3改善线上教学的措施8

3  不同特征研究生线上教学情况的差异检验10

3.1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授课基本情况的交叉表分析10

3.1.1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10

3.1.2授课方式*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10

3.1.3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11

3.1.4作业布置*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11

3.2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学习基本情况的交叉表分析12

3.2.1线上学习适应情况*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12

3.2.2课前预习完成情况*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12

3.2.3课后作业与任务完成情况*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13

3.2.4课堂互动参与情况*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13

3.2.5线上学习状态*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13

3.2.6线上学习问题解决的方案*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14

3.2.7线上学习知识掌握情况*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14

3.3差异检验15

3.3.1性别15

3.3.2专业方向15

3.3.3年级16

3.3.4专业培养类型16

3.3.5是否有过网课经历17

4  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18

4.1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18

4.1.1教师授课存在的问题18

4.1.2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8

4.2不同实践主体的应对措施18

4.2.1教育管理者19

4.2.2教师19

4.2.3研究生19

5  总结21


1  前言  

1.1分析背景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2020129日教育部发出倡议: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停课不停学”。在疫情的非常时期,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不影响研究生的学业进度,学校第一时间开展了线上教学,为同学们提供居家学习的环境和平台。一段时间以来,新的授课形式给师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为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状况,进一步提高线上教学质量,学校从教师授课的基本情况、研究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研究生的整体满意程度、研究生反馈建议四个方面,自编调查问卷,并采用网络调查方式,以本校2018级、2019级研究生为对象开展调研,通过对卷数据来分析及评估教师授课现状与研究生学习现状,旨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更好地服务在线教学。

1.2分析目的  

学校分别从教师授课的基本情况、研究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研究生的整体满意程度、研究生反馈建议四个方面来开展研究生线上学习情况调查,旨在通过所回收的问卷数据对研究生线上教学现状进行评估分析,充分了解教师授课的情况如何?研究生学习的情况如何?研究生对所开展的线上教学是否满意?研究生针对线上教学还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不同授课教师之间线上教学的情况是否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研究生之间线上学习的情况是否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研究生之间线上教学的满意度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1.3分析思路  

首先,从整体上对研究生线上学习现状做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对样本的基本特征做描述性统计,旨在掌握样本的基本信息及找出个人特征对其开展线上学习之间是否会存在联系;对教师授课的基本情况、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做描述性统计分析,旨在通过直观明了的图表来反映教师授课、研究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对研究生的整体满意度做描述性统计分析,旨在调查研究生对线上教学的满意程度;对研究生反馈意见与建议做描述性统计分析,旨在了解研究生有哪些反馈的意见与建议。然后,从局部上对不同特征的研究生在线上教学情况的现状做差异检验,包括对不同专业方向教师授课的基本情况、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做交叉分析,旨在了解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不同特征的研究生在教学、学习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方向、专业类型、是否有过网课学习经历的研究生在线上教学的整体满意度上(课堂教学、平台工具、自身学习)做差异检验,旨在了解不同的研究生特征是否对其线上教学整体满意存在显著差异。


2  研究生线上学习现状总体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2.1数据来源  

以重庆师范大学的20182019级研究生为主要调研对象,开展随机抽样调查。为方便回收到足够的样本量,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发放、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1070份,回收问卷1070份,有效问卷为107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2.2样本基本特征分布情况  

调查的样本基本信息包括性别、专业培养类型、年级、所学专业方向、是否有过网课学习经历五个方面,详细的样本基本特征分布如表2.1所示。其中,女生占比83.1%,有889人;研一的研究生较多,有835人,占比78.0%;学术和专硕的研究生分布相当;艺术类的研究生较少,占比10.3%110人);有16.4%175人),没有过网课学习的经历。

2.1 样本特征分布情况

特征

次数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性别

1

181

16.9

16.9

2

889

83.1

83.1

专业培养类型

1学术学位

490

45.8

45.8

2专业学位

580

54.2

54.2

年级

1研一

835

78.0

78.0

2研二

235

22.0

22.0

所学专业方向

1文史类

522

48.8

48.8

2 理工类

438

40.9

40.9

3艺术类

110

10.3

10.3

是否有过网课学习经历

1

895

83.6

83.6

2

175

16.4

16.4

2.3教师授课的基本情况  

分别从教师对平台的熟练程度、上课时间、课前准备、上课内容、授课方式、课堂互动、作业布置、课后答疑共8个观测点来了解教师授课的基本情况,详细的统计结果如图2.1~2.8所示。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教师(97.95%)对授课平台都达到基本熟练及以上的程度,需要关注的是还有少数(2.05%)的教师对授课平台的使用不熟练。94.95%的教师都严格按照课表来上课,4.49%的教师偶尔会提前下课,0.56%的教师会经常提前下课。83.55%的教师课前准备很充分,16.26%的教师课前准备一般,0.19%的教师课前几乎不做准备。87.57%能合理的组织安排好上课内容,10.75%的教师安排的学习内容太多,使学生无法消化,又有1.68%的教师上课的内容少且单一。74.3%的教师上课的方式灵活多样、很受学生喜欢,3.27%的教师上课方式比较呆板、几乎都是学生在自学。99.74%的教师都会与学生互动,其中经常有课堂互动环节设计的教师占67.29%,偶尔有的占31.15%,也有0.56%的教师在课堂中从未与学生互动过。98.69%的教师都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也有1.31%的教师从来没有布置过相应的作业。有90.09%的教师能够在课后及时答疑,有1.12%的教师课后很少回应、解决学生所提的问题。

2.1 平台使用的熟练程度

2.2 上课时间

2.3 课前准备

2.4上课内容

2.5 授课方式

2.6课堂互动

2.7 作业布置

2.8 课后答疑

2.4研究生学习的基本情况  

分别从研究生的个人意愿、认可程度、课前预习、作业完成、互动参与、适应程度、学习状态、问题解决、知识掌握共9个观测点来了解研究生学习的基本情况,详细的统计结果如图2.9~2.17所示。结果表明,有21.21%的学生开学后不愿意再使用线上学习的方式,并认为学习效果不好。有31.96%的学生非常认可线上学习的方式。有36.92%的学生能百分百地完成课前的预习准备。有67.2%的学生能百分百地完成课后作业。有42.71%的学生会经常在课堂中与老师同学互动。有94.29%的学生能适应线上学习的方式,但是只有38.22%的学生认为学习的效果较好,有56.07%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也有5.7%的学生不能适应线上学习的方式并认为学习效果不好。

2.9 开学后使用线上学习的意愿

2.10 对线上学习的认可程度

2.11 课前预习的完成

2.12 课后作业的完成

2.13 课堂互动的参与

2.14 线上学习的适应

此外,在具体的学习的过程中,一半学生(50%)学习的状态非常好,学习态度也十分端正,积极参与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有44.3%的学生也都能跟着老师的节奏完成相应的任务安排,有0.65%的学生会选择应付要求。有98.79%的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都会找相应的办法解决,其中,47.76%的学生会直接与老师沟通交流、有36.26%的学生会与同学讨论、有14.77%的学生会自己找方法,还有1.21%的学生遇到问题时选择忽略的态度,不会采取任何行动去解决问题。有51.4%的研究生课堂上能听懂且掌握80%以上的知识。

2.15 学习的状态

2.16 问题的解决

2.17 知识掌握

2.5研究生整体的满意度  

采用Likert 5点量表测量研究生对线上教学整体情况的满意度,包括课堂整体、工具平台、自身学习三个方面,共13个题项。并根据描述问题的满意程度,数据处理从“完全不满意”到“非常满意”分别用数字15进行赋值,即“完全不满意”记1分、“不太满意”记2分、“一般”记3分、“较满意”记4分、“非常满意”记5分,不同的等级代表研究生的满意程度。

对研究生整体的满意程度做描述性统计,计算结果如图2.17所示。结果显示,研究生对此次开展的线上教学整体上都达到较满意的程度,其中体现在对教师的授课态度(4.67)、教师的授课过程(4.53)、教师的授课内容(4.55)、教师准备的教学资料(4.54)、课堂任务的设置(4.38)、教学形式(4.3)、课堂互动(4.34)的得分均值都大于4,由此可得研究生对教师的线上教学的表现达到较满意的程度;对平台工具的满意程度体现在网络学习效果(4.04)、课堂环境氛围(4.22)、学习的灵活度(4.32)得分均值也都大于4,表明研究生对开展线上教学所使用的工具和平台也达到较满意的程度;对自身的学习的满意程度体现在对自我的控制力(4.04)、任务完成、4.29)、学习效果(4.07)的得分均值也都大于4,表明研究生对自我的线上学习的情况也达到较满意的程度。

2.17 研究生对线上教学整体的满意程度

2.6研究生意见与建议的反馈  

2.6.1研究生线上学习的主要障碍  

在研究生线上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如表2.2所示。其中主要的问题体现在学习环境的缺失(25.6%)、自我约束能力差,上课容易走神(23.7%)、容易受干扰(22.6%);其次是缺乏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交流(14.6%)以及老师的当面管理(10.3%)。除此之外,部分研究生还给出了一些其他的反馈,如:线上教学很难解决一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网络不流畅等。

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生学习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线直播教学过程中应持续关注学习者在线学习的网络软硬件等外部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控课堂教学节奏,保持在场感及课堂的真实存在感,吸引学生注意力。

2.2 研究生在线上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响应

个案百分比

个案数

百分比

$认为线上学习中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a

缺乏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交流

377

14.6%

35.5%

学习环境的缺失

660

25.6%

62.1%

自我约束力差,听课容易走神

610

23.7%

57.4%

缺乏老师的当面管理

265

10.3%

24.9%

容易受干扰

583

22.6%

54.8%

其他

81

3.1%

7.6%

总计

2576

100.0%

242.3%

2.6.2需要改善加强的教学环节  

研究生认为最需要改进的教学环节是在线直播教学29.2%),其次是课堂互动28.6%教师答疑20.2%),如表2.3所示除此之外,部分研究生还给出了一些其他的反馈,如:直播的时间太长,容易疲乏、教师们使用的直播授课平台不统一,较繁多。因此,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前熟悉并测试直播教学平台,做好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的准备;还应调整课程结构,时刻与学生进行互动,保持在线教学的现场感和观众感;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时进行答疑解惑;注意课程作业的及时检查与反馈。

2.3教学环节的改进加强  

响应

个案百分比

个案数

百分比

$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线上教学?a

直播教学

519

29.2%

48.8%

课堂互动

508

28.6%

47.8%

教师答疑

359

20.2%

33.8%

作业检查和批阅

281

15.8%

26.4%

其他

109

6.1%

10.3%

总计

1776

100.0%

167.1%

2.6.3改善线上教学的措施  

研究生认为在接下来的线上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提升在线教学的效果。其一教师应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网课、群内指导等相结合14.8%;其二老师尽量提前将教辅资料发给学生,为学生预留课程内容预习时间14.7%;其三,教师在进行直播教学师可以进行课堂录屏以备学生重复观看13.7%;其四错峰使用直播平台,不要在高峰期上课避免系统拥堵13.1%;其五老师应尽量采用直播或视频的方式,建议教师可以全程开启摄像头,保持线上授课的现场感12.7%);其六,老师学生线上线下多交流及时总结问题(10.3%)、老师尽量发送完整多样的教辅资料(10.3%);其七,老师对重点、难度高的内容进行板书(9.0%),如表2.4所示。除此之外,部分研究生还给出了其他改善线上教学的措施,如:教师授课时要抓住重点,少说题外话、上课的PPT资料要准备充足等。

2.4 改善线上教学的措施

响应

个案百分比

个案数

百分比

$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线上教学?a

错峰使用尽量不要在高峰期上课避免系统拥堵

429

13.1%

40.4%

老师尽量提前将教辅资料发给同学,预留预习时间

483

14.7%

45.4%

老师尽量采用直播或者视频的方式,看到老师更有上课的感觉

416

12.7%

39.1%

使用多样教学方法,网课、群内指导等相结合

486

14.8%

45.7%

老师尽量发送完整多样的教辅资料

337

10.3%

31.7%

老师学生线上线下多交流及时总结问题

343

10.3%

32.3%

老师上课录屏以备学生重复观看

449

13.7%

42.2%

老师对重点、难度高的内容进行板书

294

9.0%

27.7%

其他

40

1.2%

3.8%

总计

3277

100.0%

308.3%


3  不同特征研究生线上教学情况的差异检验  

为分析不同样本的基本特征与其开展线上教学之间是否会存在联系,因此该模块主要对不同专业方向(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的教师授课基本情况、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学习基本情况做交叉分析,旨在了解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研究生在教学、学习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对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生线上学习整体满意度做差异检验,旨在了解专业方向不同的研究生对线上学习整体的满意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此同时还对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培养类型、是否有过网课学习经历四个不同特征的研究生对线上教学整体满意度做差异检验,旨在了解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培养类型、是否有过网课学习经历的研究生在线上教学整体满意度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3.1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授课基本情况的交叉表分析  

3.1.1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  

分析结果如表3.1所示。文史类的教师对网络教学平台使用达到基本熟练及以上程度的教师有512人,占比98.1%,其中非常熟练的教师有36.2%、基本熟练有61.9%,不熟练有1.9%;理工类的教师网络教学平台使用达到基本熟练及以上程度的教师有426人,占比97.3%,其中非常熟练的教师有41.6%、基本熟练有55.7%,不熟练2.7%;艺术类的教师网络教学平台使用达到基本熟练及以上程度的教师有110人,占比100%,其中非常熟练的教师有48.2%、基本熟练有51.8%。由卡方检验结果可得,显著性水平为0.0450.05,表明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对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总体上艺术类的教师要高于文史类,文史类又高于理工类,但是需要关注的是,文史类的教师群体中能非常熟练的使用好网络教学平台的占比最小(36.2%);艺术类的占比最高(48.2%);其次是理工类(41.6%)。

3.1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的交叉分析

专业方向

总计

显著性水平

文史类

理工类

艺术类

教师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非常熟练

189

182

53

424

**.045

基本熟练

323

244

57

624

不熟练

10

12

0

22

总计

522

438

110

1070

3.1.2授课方式*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  

分析结果如表3.2所示。文史类教师授课方式的情况为:37372%)位教师灵活多样、13425.7%)位教师不够丰富、122.3%)位教师比较呆板,都是学生自学;理工类教师授课方式的情况为:32574.2%)位教师灵活多样、9621.9%)位教师不够丰富、173.9%)位教师比较呆板,都是学生自学;艺术类类教师授课方式的情况为:9485.5%)位教师灵活多样、109.1%)位教师不够丰富、65.5%)位教师比较呆板,都是学生自学。由卡方检验结果可得,显著性水平为0.002,小于0.05,表明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授课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且艺术类的教师授课方式较灵活多样(85.5%),其次是理工类(74.2%),再到文史类(72%)。

3.2 授课方式*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的交叉分析

专业方向

总计

显著性水平

文史类

理工类

艺术类

教师授课方式

灵活多样

376

325

94

795

**.002

不够丰富

134

96

10

240

比较呆板,都是学生自学

12

17

6

35

总计

522

438

110

1070

3.1.3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  

分析结果如表3.3所示。文史类教师课堂互动活动的设计情况为:34666.3%)位教师随时都有、17333.1%)位教师偶尔有、30.5%)位教师从未有;理工类教师课堂互动活动的设计的情况为:27863.5%)位教师随时都有、15735.8%)位教师偶尔有、30.7%)位教师从未有;艺术类教师课堂互动活动的设计的情况为:9687.3%)位教师随时都有、1412.7%)位教师偶尔有。由卡方检验结果可得,显著性水平为0.000,小于0.05,表明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在课堂活动设计的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艺术类的教师(96%)与同学的互动较多,其次是文史类(66.3%)、再到理工类(63.5%)。

3.3 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的交叉分析

专业方向

总计

显著性水平

文史类

理工类

艺术类

课堂上师生互动

随时都有

346

278

96

720

**.000

偶尔有

173

157

14

344

从未有

3

3

0

6

总计

522

438

110

1070

3.1.4作业布置*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  

分析结果如表3.4所示。文史类教师作业布置的情况为:37672%)位教师每堂课都有布置相应的作业、14026.8%)位教师有时有布置有时不布置、61.1%)位教师几乎没有布置作业;理工类教师作业布置的情况为:28063.9%)位教师每堂课都有布置相应的作业、15034.2%)位教师有时有布置有时不布置、81.8%)位教师几乎没有布置作业;艺术类教师作业布置的情况为:9384.5%)位教师每堂课都有布置相应的作业、1715.5%)位教师有时有布置有时不布置。由卡方检验结果可得,显著性水平为0.000,小于0.05,表明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布置的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艺术类(84.5%)的作业布置最频繁、其次是文史类(72%)、最后是理工类(63.9%)。

3.4 作业布置*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的交叉分析

专业方向

总计

显著性水平

文史类

理工类

艺术类

作业布置情况

每堂课都有相应的作业需要完成

376

280

93

749

**.000

有时有有时没有

140

150

17

307

几乎没有

6

8

0

14

总计

522

438

110

1070

3.2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学习基本情况的交叉表分析  

3.2.1线上学习适应情况*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  

分析结果如表3.5所示。由卡方检验结果可得,显著性水平为0.011,小于0.05,表明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生线上学习适应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且艺术类研究生(56人(37%))最能够很好地适应线上学习方式,其次是理工类(160人(37%)),再到文史类(193人(37%))。

3.5 线上学习适应情况*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的交叉分析

专业方向

总计

显著性水平

文史类

理工类

艺术类

线上学习适应情况

非常适应,学习效果很好

193

160

56

409

**0.011

基本适应,学习效果一般

299

250

51

600

很难适应,学习效果不好

30

28

3

61

总计

522

438

110

1070

3.2.2课前预习完成情况*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  

分析结果如表3.6所示。由卡方检验结果可得,显著性水平为0.003,小于0.05表明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在课前预习完成情况中存在显著差异,且艺术类研究生(52人(72%))能百分百完成课前预习的情况最好,其次是文史类(192人(37%)),再到理工类(151人(34%))。

3.6课前作业完成情况*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的交叉分析  

专业方向

总计

显著性水平

文史类

理工类

艺术类

你是否能按时完成课前预习作业

完成100%

192

151

52

395

**0.003

完成80%100%

221

193

49

463

完成60%80%

109

94

9

212

总计

522

438

110

1070

3.2.3课后作业与任务完成情况*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  

分析结果如表3.7所示。由卡方检验结果可得,显著性水平为0.001,小于0.05,说明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在课后作业与任务完成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且艺术类研究生(有79人(72%))能够百分百的完成课后作业与任务的情况较好,其次是文史类(371人(71%)),再到(269人(61%))。

3.7 课后作业与任务完成情况*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的交叉分析

专业方向

总计

显著性水平

文史类

理工类

艺术类

你是否能按时完成课后作业与任务

完成100%

371

269

79

395

**0.001

完成80%100%

135

142

28

463

完成60%80%

16

27

3

212

总计

522

438

110

1070

3.2.4课堂互动参与情况*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  

分析结果如表3.8所示。由卡方检验结果可得,显著性水平为0.000,小于0.001,表明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生的课堂互动参与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且艺术类研究生(66人(60%))参与课堂互动最积极,其次是文史类(231人(44%)),再到理工类(160人(36%))。

3.8 课堂互动参与情况*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的交叉分析

专业方向

总计

显著性水平

文史类

理工类

艺术类

你参与互动的情况

经常

231

160

66

457

**0.000

偶尔

281

267

43

591

从不

10

11

1

22

总计

522

438

110

1070

3.2.5线上学习状态*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  

分析结果如表3.9所示。由卡方检验结果可得,显著性水平为0.000,小于0.001,表明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生的线上学习状态存在显著差异,且艺术类研究生(73人(60%))的线上学习非常认真,会思考,会做笔记,参加讨论并完成课后作业的研究生占比最多,其次是文史类(270人(52%)),再到理工类(192人(44%))。

3.9线上学习情况*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的交叉分析  

专业方向

总计

显著性水平

文史类

理工类

艺术类

你自己参加线上学习的情况

非常认真,会思考,会做笔记,参加讨论并完成课后作业

270

192

73

535

**0.000

大部分课程能准时上课,每期都听,完成课后作业

227

211

36

474

选择性地看看视频,偶尔参加讨论

22

31

1

54

只是播放不听,应付要求

3

4

0

7

总计

522

438

110

1070

3.2.6线上学习问题解决的方案*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  

分析结果如表3.10所示。由卡方检验结果可得,显著性水平为0.003,小于0.05,表明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在线上学习问题的解决方案存在显著差异,且艺术类研究生(59人(54%))的线上学习遇到问题时最喜欢和老师交流,其次是文史类(261人(50%)),再到理工类(191人(44%))。

3.10 线上学习问题解决的方案*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

专业方向

总计

显著性水平

文史类

理工类

艺术类

在线上学习时遇到听不懂的知识点或题目

与老师在线上学习平台交流沟通

261

191

59

511

**0.003

课后与同学在学习群里讨论

187

159

42

388

课后自己想办法解决

71

79

8

158

直接忽略

3

9

1

13

总计

522

438

110

1070

3.2.7线上学习知识掌握情况*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  

分析结果如表3.11所示。由卡方检验结果可得,显著性水平为0.000,小于0.001,表明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在线上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且艺术类研究生(76人(69%))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80%以上的人数占比较多,其次是文史类(275人(53%)),再到理工类(199人(45%))。

3.11 线上学习知识掌握情况*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的交叉分析

所学专业的方向

总计

显著性水平

文史类

理工类

艺术类

你在线上学习中知识的掌握情况

能听懂,掌握内容80%-100%

275

199

76

550

**0.000

基本能听懂,掌握内容60%-80%

240

215

33

488

听懂的内容较少,50%以下

7

24

1

32

总计

522

438

110

1070

3.3差异检验  

3.3.1性别  

计算结果如表3.12所示。显示不同性别研究生在课堂教学满意度上,显著性双尾概率为0.086,大于0.05,表明不同性别的研究生在课堂教学满意度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在平台工具满意度上,显著性双尾概率为0.006,小于0.05,表明男生女生在平台工具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女生(4.20)的得分均值高于男生(4.18);不同性别在自身学习满意上,显著性双尾概率为0.006,小于0.05,表明男生女生在对自身学习的满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男生(4.16)得分均值高于女生(4.13)。

3.12 不同性别研究生对在线教学的整体满意程度的差异检验

变量

性别

平均值

标准差

t

P

课堂教学

4.49

0.72

0.342

0.086

4.47

0.62

平台工具

4.18

0.99

0.508

**0.006

4.20

0.82

自身学习

4.16

0.97

0.508

**0.006

4.13

0.83

3.3.2专业方向  

计算结果如表3.13所。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对于教师课堂教学满意度、在线学习的平台工具满意度在均值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对自身学习满意度呈现出显著差异(P值为0.024,小于0.05),且艺术类研究生得分均值4.33)高于理工类研究生对自身学习满意度的得分均值4.14)高于文史类研究生对自身学习满意度的得分均值4.08

3.13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对在线教学的整体满意程度的差异检验  

变量

专业方向

平均值

标准差

F

P

课堂教学

文史类

4.44

0.64

1.588

0.205

理工类

4.49

0.65

艺术类

4.55

0.62

平台工具

文史类

4.15

0.64

1.490

0.226

理工类

4.22

0.85

艺术类

4.29

0.87

自身学习

文史类

4.08

0.79

3.746

0.024*

理工类

4.14

0.85

艺术类

4.33

0.86

3.3.3年级  

计算结果如表3.14所示。不同年级研究生在课堂教学、平台工具以及自身学习满意度上,显著性双尾概率分别为为0.1720.4650.465,大于0.05,表明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在课堂教学、平台工具以及自身学习的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14 不同年级研究生对在线教学的整体满意程度的差异检验

变量

类别

平均值

标准差

t

P

课堂教学

研一

4.44

0.65

-3.037

0.172

研二

4.58

0.61

平台工具

研一

4.08

0.86

-3.889

0.465

研二

4.32

0.80

自身学习

研一

4.08

0.86

-3.889

0.465

研二

4.32

0.80

3.3.4专业培养类型  

计算结果如表3.15所示。不同培养类型的研究生对平台工具以及自身学习的满意度上,显著性双尾概率分别为0.4180.418,大于0.05,表明不同培养类型的研究生对平台工具以及自身学习的满意度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培养类型的研究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上,显著性双尾概率为0.000,小于0.05,表明学术性硕士和专硕硕士在平台工具方面对在线教学的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学术(4.55)的得分均值高于专硕(4.41)。

3.15 不同专业培养类型对在线教学的整体满意程度的差异检验

变量

类别

平均值

标准差

t

P

课堂教学

学术硕士

4.55

0.57

3.617

**0.000

专硕硕士

4.41

0.69

平台工具

学术硕士

4.19

0.87

1.904

0.418

专硕硕士

4.09

0.84

自身学习

学术硕士

4.19

0.87

1.904

0.418

专硕硕士

4.09

0.84

3.3.5是否有过网课经历  

计算结果如表3.16所示。是否有网课经历在课堂教学、平台工具以及自身学习的满意度上,显著性双尾概率分别为为0.0780.0800.080,大于0.05,表明无论有没有网课经历,研究生对课堂教学、平台工具以及自身学习的满意度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16 是否有过网课经历对在线教学的整体满意程度的差异检验

变量

类别

平均值

标准差

t

P

课堂教学

4.49

0.63

1.423

0.078

4.41

0.68

平台工具

4.16

0.83

2.281

0.080

3.98

0.97

自身学习

4.16

0.83

2.281

0.080

3.98

0.97


4  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4.1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  

4.1.1教师授课存在的问题  

教师授课平台不统一且部分教师对平台的使用不熟练

据研究生反映,教师授课的平台较多,对于授课平台的使用教师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有39.63%的教师对所使用的平台非常熟练,58.32%的教师对所使用的平台基本熟练,还有部分教师(2.06%)对所使用的平台不熟练。

部分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对教学内容的量把握不到位

部分教师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16.45%),有10.75%的教师安排的学习内容太多,使研究生无法消化,增加了研究生学习的难度及学习带有焦虑的情绪,又有1.68%的教师上课的内容太少且局限,部分教师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16.45%)。可见在教师的课前准备不充分情况下,教师很难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部分教师课堂授课方式不够丰富、较单一

25.7%的教师上课方式不够丰富,且部分教师(3.27%)的上课方式比较呆板、几乎都是研究生在自学。可见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还不够丰富,缺少精细的教学设计。

④部分教师课堂互动活动不够丰富多样,课后反馈不及时

31.15%的教师在课堂上偶尔与研究生互动,也有0.56%的教师在课堂中从未与研究生互动过,有1.12%的教师课后很少回去回应、解决研究生所提的问题。可见教师课堂互动活动的设计相对较缺失,课堂互动活动的量和形式都有待提高。

4.1.2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数据来看,我校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效果较为显著,较大部分研究生都较认可此次的在线教学,也愿意在疫情过后继续使用类似线上学习方式;但仍有少部分研究生较难适应且不认可线上教学,认为线上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此次调研也暴露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是研究生的线上自主能力参差不齐,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障;第二是线上直播学习过程中,自控能力较差,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上课容易走神;第三是线上教学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较为困难,并且缺乏老师的面授管理;第四是没有适应在线学习的自主学习环境,大部分研究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并且问卷调研结果显示,25.6%研究生没有理想的学习环境,22.6%研究生在线上学习中容易受到干扰,无法专心进行线上学习。

4.2不同实践主体的应对措施  

4.2.1教育管理者  

①动员教师学习,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为保障线上教学能够满足研究生学习需求,学校应要重视培及养信息化教学能力。首先应加强对学校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技术保障能力得到提升。再次,学校应该动员、组织教师学习,有针对性的培训一线任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加强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鼓励学院“帮扶”

学校应该深入了解各学院教师在网络授课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硬件或软件上的支持。鼓励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分享授课的经验。比如擅长授课硬件软件运用的教师群体可以定期开展线上的讲座,分享经验,共同着力提升研究生线上授课的质量与满意度。

鼓励支持教师为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线上课程

受培养方案的不同,学术型和专业行研究生的学习侧重点不同,学校与教师应该针对其特点,合作设计课程的内容,目标以及授课的方式等。

4.2.2教师  

①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在疫情影响下,教学的开展只能依赖于在线平台,师生之间的交流只能靠语音或者视频来传达。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与研究生多沟通交流,增加课程的互动环节,并及时给予研究生反馈。如果只是老师讲或者研究生讲,这节课的效率会大打折扣。因为教师与研究生互动,不仅可以监督研究生是否在认真听课,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课堂趣味性,加强课堂的“临场感”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增添多个趣味教学环节;或者通过其他各种平台,让研究生感受课堂内容,让研究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参与课堂环节,加强课堂的真实性。如此,研究生不会觉得课堂无聊,教师也可以较轻松愉悦的上完整堂课,研究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切确落实研究生作业提交情况,实时监督研究生学习动态

教师一定要切确落实研究生作业的提交情况,因为在线上学习的情况下,课后作业的是研究生能给老师最好的反馈,研究生将一堂课的所得转化为作业提交给教师,教师通过研究生的作业情况判断研究生的掌握情况,教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联系才会更紧密。教师也可以通过作业的完成状况,了解研究生有没有认真思考,进而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要求同学们打开摄像头,这样一来,教师可以实时监督同学有没有缺席课程,或者有没有在认真学习。教师也可以打开摄像头,让研究生看到教师的体态动作,如此,研究生在这堂课上更能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

4.2.3研究生  

研究生应该要充分发挥好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在线学习。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对研究生来说同样是一次挑战,为了使线上学习效果得到保障,研究生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心态,把在线课堂看成正式的教室学习;其次要学会管理和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设定合理学习目标、定期进行自我反馈,做到劳逸结合;最后是深入寻找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并创建合适的学习环境,避免外界事物的干扰,提高线上学习效率。


5  总结  

疫情当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仍在进行中。为了解掌握本校研究生线上教学情况,开展有效的研究生线上教学活动,课题组主要从教师授课基本情况、研究生学习情况、研究生对线上教学的整体满意度、研究生反馈建议这四个方面,自编问卷来调查研究生线上学习情况,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此来评估和分析教师线上教学及研究生线上学习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此次调研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我校师生在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学校顺利开展研究生线上教学提出一些基础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