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双一流建设 >> 十一五 >> 正文
旅游管理
2012-03-31 佚名  本站原创   (点击数:)

 重庆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科作为重庆市十一五市级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积淀与发展,建设成效显著。

(一)学科方向:凝练学科方向,强化特色优势

本学科目前凝练出三个发展方向:一是旅游经济管理与旅游开发;二是旅游市场营销与旅游开发;三是旅游环境管理与旅游开发。学科点已逐步发展成为以区域旅游开发及旅游地经营管理为突出特色,以旅游经济管理与旅游市场营销为主要支撑,主要服务于重庆与长江三峡旅游开发,以应用性研究为主体的重点学科。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著作出版为支撑和基础,在旅游循环经济、低碳旅游、城市游憩空间、红色旅游等旅游经济的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已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以旅游营销学市级精品课程和以重庆市、长江三峡为服务空间范围的横向旅游规划、项目策划和营销设计为支撑,在旅游市场营销方向已在全国具有突出影响;以旅行社经营管理和温泉旅游等旅游企业及项目开发方向,已在重庆内具有重要影响。

(二)学科队伍:提升整体水平,充实优化结构

经过五年建设,三个学科方向均已形成以在该方向有卓越的学术成就和较高的社会影响力的教授为带头人,以具有高学历和年轻化的中青年人才为骨干的学科队伍,一支年龄结构年轻化、学历结构高端化、职称结构高级化、科研水平较高、研究能力较强的科研队伍已经建立。从职称结构而言,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具有高级职称人数占79.3%。从年龄结构而言,35岁以下7人,占总人数的24.1%;36至50岁的18人,占62.1%;50岁以上的4人,占13.8%。从学历结构而言,博士11人,在读博士4人,占51.7%;硕士7人,占24.1%。在教师出国攻读学位和学术交流等方面有突破性的发展。1名教师赴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已毕业返校;1名教师赴韩国攻读硕士学位并已返校;1名教师赴德国培训已返校。

(三)人才培养:完善培养体系,提升培养质量

随着2010年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的申报成功,学科点已建立了学术型硕士、专业硕士和中职硕士三种类型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以及同时拥有硕士、本科、专科等不同培养层次。过去五年间,共培养硕士毕业生132人,其中1人获得校级优秀硕士论文奖。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主要担任企业部门经理和政府、事业单位科级及以上干部。其中有2人攻读外校博士,近10人担任旅游企业的总经理、副总经理与区县旅游局副局长。2009年学院与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业管理学院一起被第九届中国饭店论坛暨中国饭店业辉煌60年颁奖盛典授予“全国旅游及饭店业优秀人才培养基地”称号。

(四)科学研究:加强学术交流,提升科研水平

在科研项目方面,省部级以上课题数量大幅度增长,尤其是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获得突破。自06年以来,已申请成功8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于旅游管理这一新兴学科是难能可贵的。此外,学科点充分发挥了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主持主研了重庆及长江三峡地区为主的有关旅游开发与规划、策划项目达百余项,已是为重庆与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提供应用科研服务的最主要力量。

在科研成果方面,五年期间,团队成员共发表学术论文278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13篇。共承担各类课题118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30项。共出版各类著作21本,其中教材4部,专著5部,其他12部。

在学术交流方面,五年内共举办学术会议13次,其中主/承办全国性会议6次,122人次参加了58个国内外学术会议。举办学术讲座27次。

(五)工作条件:加强平台建设,完善工作条件

成功申报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点以及中央财政与地方共建的“现代旅游管理技术实训中心”。成功进入全国主要旅游学术期刊《旅游科学》、《旅游论坛》和《旅游研究》的编委单位,成为重庆市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与主任单位以及重庆市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主任单位、重庆市总商会旅游商会专家委员会挂靠单位与主任单位、重庆旅游院校唯一的中国旅游协会理事单位及旅游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单位、重庆旅游协会副会长单位、重庆市市场营销与策划学会副会长单位等。

(六)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经费管理

为从制度角度保证学科建设的顺利和有效实施,我院建立了一整套涵盖经费管理、场地管理、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培训、人员交流与合作等全方位管理制度。五年间,实验室和文献信息中心建设投入88万元,占学科建设经费支出的比例为26.4%。同时,通过多种渠道自筹经费1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