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由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主办、人工智能创新实践团队承办的第四届研究生“人工智能”竞赛在致用楼411室圆满落幕。本次竞赛以 “智创未来,AI 赋能教育” 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前沿,紧密结合教育领域发展需求,为全校研究生搭建起学术交流与创新实践的优质平台,为智慧教育的蓬勃发展注入全新动能,助力教育领域的智能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赛况直击:技术破题教育场景,创新方案落地有声

赛事设置“创新类”与“应用类”双赛道,参赛队伍聚焦“智慧教育评价创新”“智慧课堂模式创新”“互联网+智慧创意”等前沿主题展开激烈角逐。创新类赛道的5号队伍提出的“基于Mamba的土壤剖面层次划分”显著提高了复杂土壤图像的分割精度,为土壤研究、地质教学提供了高效精准的工具;7号队伍打造“智能体支持下的非遗跨学科双师课堂”构建“非遗文化资源库-智能体架构-教学实践”三位一体模式,助力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应用类赛道的12号队伍“渝见AI”运用AI生成技术,将重庆火锅沸腾、洪崖洞夜景等复杂场景进行超现实表达,为文旅宣传与教育场景创意呈现开辟新路径;14号队伍“草地跋涉数字场馆”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打造沉浸式场景,让观众“穿越”历史,为历史文化教育与场馆展示注入全新互动体验。选手们通过现场演示与答辩交锋,充分展现人工智能与教育场景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
评委视角:专业点评指明方向,实践价值获高度认可

评审环节,由李明勇、牛彦敏、孙柳艳三位老师组成专家评委团,从项目的创新性、技术可行性、教育应用价值、现场展示效果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点评。评委们对各参赛队伍的实践成果给予了高度认可,同时也指出了项目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宝贵的改进建议。评委强调,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要更注重实际应用效果,在技术创新的同时,需紧密贴合教育教学需求,切实解决教育领域的实际问题,推动智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竞赛在跨团队、跨领域的交流中,凝聚起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智慧合力。希望以赛事为支点,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与发展,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书写“重师方案”。
